請求被中止: 未能創建 SSL/TLS 安全通道。
敬畏糧食,尊重勞動,應該是每一代人都“銘于心,踐于行”的基本道理,遺憾的是,“節約糧食”從口號變為實際行動,在經歷著漫長過程。常有人太難明白一粒米的分量,剩飯習以為常,對飯菜的“高標準”張口就來,或者,選擇忘記“節約糧食”是美德,是素質,也是責任。
近日,國家再次點名嚴肅整頓糧食浪費,各地紛紛響應“光盤行動”,這不是一句口號,需實實在在踐行。
餐飲浪費現象遠比人們想象的更嚴重,更觸目驚心,也更痛心!在我國,每年浪費的糧食約3500萬噸,接近我國糧食總產量的6%。盡管多次倡議,但公司每日餐飲浪費現象常有發生。最多的時候,中餐浪費的飯菜能裝滿滿的兩泔水桶,每桶裝滿約50到60公斤,粗略計算,相當于日均600人的食堂就餐,有100余人還沒吃就直接倒掉。
除了餐桌上可見的“顯性浪費”,背后的“隱性浪費”也不容小覷。我們談論的“糧食”指谷物、薯類等,實際上,我們食用的肉、蛋、奶等食物也與主糧息息相關。例如,食用1斤豬肉,隱含喂豬的近3斤糧食,食用1斤雞蛋,隱含近3斤糧食……從一粒種子變成"盤中餐",需消耗大量的人力、物力與財力,凝聚了生產、收獲、運輸等諸多環節的成本。
對浪費糧食行為,希望這些聲音能被更多人聽見、傳播,記住,用行動更珍惜,更愛護糧食:
“我們用全世界7%的耕地,養活了占世界總人口數22%的人, ”得到的容易“不該是浪費的資本,何況,我們得到的并不容易!
浪費糧食的行為屢教不改,真的體現了一個人的素質和教養,不知道該怎么再跟他談美德,談責任……
“不浪費糧食”是小朋友都明白的道理,諷刺的是,往往是大人在不停糾正這個錯誤。
只要愿意珍惜糧食,就會因自己浪費而羞愧不已,因別人浪費而痛心疾首,相反,選擇浪費糧食時,會熟視無睹,心安理得的找到數不清的、可以浪費的可恥借口!
今天,浪費糧食,明天,浪費人生……